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,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,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,推动能源消费革命、能源供给革命、能源技术革命、能源体制革命,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,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,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,为世界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。习近平同志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,立意高远,内涵丰富,思想深刻,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,深入推动能源革命,加快建设能源强国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中国农历的最后一个月,也就是腊月。早在古代,《幼学琼林》中就记载着:“秦人岁终祭神曰腊,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。始皇当年御讳曰政,故至今读正月为征。”腊月在先秦时代被用作狩猎的时段,人们将捕获的猎物祭祀祖先。而在腊月之后,就迎来了新年,新年的第一个月被称为“正月”;在很早之前,“正月”读作“政月”,但为了避讳始皇帝嬴政的名讳,因此将正月读作“征月”,这一用法一直延续至今。老一辈常说:“腊八过了就是年”,腊月来临之际,我国民间庆祝这一月份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呢?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一、香糯可口的腊八粥
腊月初八,熬制腊八粥是民间的传统习俗。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、佛粥,因为腊八粥最初源自印度,与佛教相关。相传,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佛之日,佛教徒为了纪念佛祖所受的苦难,在这一天熬制杂粮粥,并不仅自己享用,还会赠送给前来拜佛的信徒。这个传统在中国广为人知,清朝时期《房县志》中有载:“腊八日,用米和麦豆及各种蔬果熬制粥,称之为腊八粥。”由于腊八粥所用食材种类多样,什么都可以放进去,因此也被戏称为“大家饭”。腊八粥并无固定的烹饪方法,家中有什么素食可以放进去,比如大米、小米、玉米、红枣、花生、桂圆以及各种豆类等等。现在,网络上还出现了各种肉类粥食谱。值得一提的是,腊八粥最好以素食为主,因为腊八粥本是一种斋戒食物,若加入肉类食材,反而会违背最初的祝福寓意。
二、渐行渐远的祭灶
祭灶是民间祭祀灶王爷的习俗。灶王爷就是灶神,在古代民间传说中,每逢腊月二十四,灶王爷都会上天庭向玉帝汇报民间之事。因此,人们会在腊月二十三款待灶王爷,希望他在天庭能为自己美言几句,以保佑来年幸福安康、大富大贵。灶王爷的职责原本只是管理厨房,主管家人的饮食。后来,他被赋予了视察民间善恶的职责,可以以善恶衡量标准,决定来年是祸是福。祭灶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,然而到了现代,这一习俗却几乎已经失传,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。
三、欢声笑语的扫尘
在我的记忆中,“扫尘”往往是年前最热闹的一个活动。家中如果有很多孩子,父母会给每个孩子分配任务,有的负责打水,有的擦窗玻璃,而父母则挥舞着带着布条或扫帚的木杆清理房顶、角落,家庭成员之间说笑声不断,非常开心。扫尘可以理解为“除尘”,寓意着“除旧迎新”,意味着将去年的晦气、陈旧之物全部清除,驱除灾祸和不祥,迎接新年的吉祥和幸福。很早以前,扫尘是非常讲究的。人们会使用青竹叶和柚子叶绑在杆子上,清扫屋顶、天花板和墙壁上的尘垢和蛛网,期盼来年光明干净。
四、匆忙做豆腐
“豆腐”与“头富”谐音,所以有句老话说:“腊月二十五,推磨做豆腐。”为了做好豆腐,需要提前准备材料,否则要在腊月二十五一天完成,显得太过匆忙。最好在购买年货的前一个星期开始准备。传统制作豆腐需要使用石磨,将浸泡过的黄豆磨碎,去渣后煮沸成块。之后将成块的豆腐切成小块放入盐水中保存,待到年夜饭时摆上桌。朱熹曾写过一首诗《豆腐》:“种豆豆苗稀,力竭心已腐。早知淮南术,安坐获泉布。”今天,制作豆腐当然不需要这么费力,超市里应有尽有,甚至可以提前在网上预订。然而,失去了亲手制作豆腐的初衷,也就失去了“头富”的寓意。
五、蒸制馒头
在某些地方的民俗中,正月初一至初五不可生火,因此需要在这五天之前将食物提前准备好,最能应对饥饿的就是馒头。于是,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就要开始蒸馒头了。另外,常言道:“不争馒头,争口气”,馒头也有蒸蒸日上的寓意。腊月二十九是新年前倒数第二天,作为旧年最后几天,争取美好的心态和行动力,才能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结语
传统习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象征。如果我们选择遗忘这些传统a股有杠杆吗,我们可以预见,我们的民族或许也将不复存在,“泯然众人矣”。你对此又是如何看待呢?
灶王爷正月腊八粥豆腐习俗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